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业建设 > 专业设置 >

防灾减灾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xhyzz 时间: 2022-09-09 16:58 点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此外,城市内涝、火灾、交通事故和工业生产事故等灾害风险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安全需要日益增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日益深化,为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懂技术、会管理”的跨学科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究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的新专业,自2019年起执行。目前专业技能(方向)有:灾害信息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防灾减灾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重特大火灾仍时有发生,这暴露出我国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管理水平与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尚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而究其最根本的原因,体现于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规范——市场缺乏专业的社会化消防技术服务,以及消防专业技术服务人才。
而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消防安全管理方向)是指对各类消防事务的管理,通常是指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遵循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运用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各种消防管理职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资源,为实现消防安全目标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它是培养从事消防技术咨询、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技术培训、消防设施检测、火灾事故技术分析、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检查等消防安全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目前就业岗位十分广泛,举例有:消防技术咨询、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监控、消防设施操作、消防设施保养、消防设施维修、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技术管理和培训和消防安全检查等。
根据市场调査,消防安全管理事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消防安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及应用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截止2018年,全国只有9537人取得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而全国消防技术服务企业约1.5万余家,消防行业投入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未来5年全国消防专业人员的需求数量约100万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消防专业技术的人员约为20万。长期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职业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由于职业制度的不规范,社会缺乏对从业人员正确认知与有效评价,这些均极大地制约了社会消防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影响了社会消防管理水平的提高,行业对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消防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切。
为适应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我校在办学投资者和学校筹备组的支持下,认真开展了专业设置的筹建工作。
首先对我校对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市场需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与相关高校和行业(企业)就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考察交流,虚心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建设设备先进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其思想思路是:以满足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与专业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的要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仿照真实职业环境、生产要求、技术模块、生产流程和实务流程,建设一批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超前性、示范性、开放性、高水平的产学研基地,与行业、骨干企业紧密合作,使之成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中心,成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基地。建设原则方面,一是主干课程的主要实习,其设备的先进与生产一线同步,充分利用先进设备为专业教学服务;二是以岗位工作过程导向建设源于企业真实而又高于真实的教学型基地,使学生的技术训练更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实训室拟建项目
专业 序号 实训室 主要实训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软件)
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消防安全管理方向) 1 消防实训室 消防员的基本训练、应急响应与演练 消防阀门x10
消防联动系统x1
灭火器x20
消防水压监控系统x1
2 消防电梯实训室 消防水压监控系统x1
消防电梯x1
上述实验实训场室的建设,为本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能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能完成本专业100%的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
学校董事会和领导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在大投入建设实验实习设备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挥我省的产业优势,探索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扩大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建立广泛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本专业创造实践教学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条件,为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推荐奠定基础。
对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本专业将严格执行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详见《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我校开设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专业,不仅是对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贡献,而且会为更高学府输送人才作出贡献。本专业申报成功后,我校将按照该专业的建设规划,从师资队伍、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实施、课改研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学结合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的办学开始就对该专业的建设工作进行科学建设,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办出中职教育的工学特色。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
专业
拟任
课程
是否
“双师型”
专职
/兼职
1 赵宇航 23 教师 中南大学
专科 法学
灭火救援员 消防管理学 专职
2 王蕾 38 一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法学
法学学士
教师 消防法 兼职
3 徐协 38 消防中级证 南京指挥学院
法学学士
实操教师 消防实践 兼职
4 李建芳 55 一级消防工程师 北京理工大学 教师 应急 管理 兼职